在整理这些文、并以文教育弟子、与弟子教学相长之过程中, 孔子形成一系列思想、理念, 涵盖现代人文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, 这就是今人所说的儒家思想。
其次, 细绎儒教说代表人物蒋庆之说, 实为儒家复兴之操作性方案, 而非真以儒家为宗教。另一方面, 蒋庆先生意在起而行道,故又从策略角度论述儒家复兴之道。
现实地说, 作为一个整体的儒家, 也不应成为宗教。蒋庆先生的儒教说, 存在着语词的游移。作为文教的儒家群体之数量并不多, 但作用巨大,始终作为中国文明之具有创造性的主体存在。如《尚书》、《尧典》、《吕刑》诸篇所表明, 华夏天下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形成, 也即自觉的华夏文明之开端,就是天道信仰之确立。省方观民 者, 巡省四方民之习俗, 而神灵信仰、崇拜为民俗之大者, 故先王设之以为教。
形成于印度、经中亚传人之佛教,与中国人传统的宇宙观、生命观、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是极大的。政治儒学之代表人物蒋庆曾提出设立中国儒教会 之主张, 此说令儒教说不胫而走, 仿佛当代大陆儒家正在走儒教之路。儒家经典中可取的仅仅是一些生活常识,墨家自己也有。
还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南宫适,表示感谢和支持。寄希望于官权能放弃私利,自动亲爱人们。毕竟墨家也主张人们自强。也是秦汉甚至大清朝的主流学派。
?人们有自己的义,有自己的自然,所谓「十人十义」。老子阐述的华夏传统是人们遁道而行的,各自有各自的规矩的。
因为他们距离辛亥革命时间还不算太远,所以他们的书还是留了种。在墨者看来才是真正的尊重,是对孔孟的真正尊重。要细分白马和马在那些方面相同,哪些方面不相同。孔子却没有因为南宫适犯罪而嫌弃他。
对其他歪理学说要鸣鼓而攻之(孔子,还有杀少正卯)、辟之(孟子)、杀诗书(荀子),使这些歪理学说不能残害世人,要独尊儒术。在儒家看来,只要把自己的自由和财产交给具有神圣德性的儒家君王和儒士管理,服从他们的管理。李斯的行为,是儒家自孔子杀少正卯、鸣鼓而攻之、辟杨墨、杀诗书精神的正统继承。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孔子不可能看懂古籍。
他们要毁掉华夏的名本、历史,立儒家的名本、历史。各位看官看着是不是头晕脑胀?儒学就是这么个循环往复的系统。
位尊、权重有其一,既可尊重。清末民国时期,经过一番对儒学的反思。
先秦的古之道术虽然也与儒学相反,但毕竟大家都用中文,他们可以曲解。至于与天地相参、为天地立心更是儒生们的自信。哪里有什么可继承之处呢?儒家之学,混乱浅薄,是当今人们的通识了。他们只高唱应然,而不需要为之负责。儒家最不愿意承认商鞅的儒家身份,暴露商鞅等人是先秦儒家主流的事实。以之为耻的反而是儒生们。
更何况儒家记载的孔子隳三都伟业,已经透露出孔子绝对不允许家君有挑战、抗衡诸侯的能力。当今的儒生,甚至包括很多国人们也还在孜孜不倦地奋斗着。
但不可效法投身包衣,换主子亲情的儒学。更奇妙的是,儒生恰恰以这种理路批评墨家兼爱的理想太高尚,不可能实现。
从此中国的法律中将出现一条:为行孝而贪腐,情有可原。荀子书中就论及为什么要杀诗书。
法律的普遍适用,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邦国的吸引力基础。儒家以神圣性为生存基础,华夏之学则早在尧舜时期就通过绝地天通的上天信仰,排除了人类具有神圣性的可能。先秦儒家唯一的骄傲是《易经》,只有他们传易。只是儒家讲亲情,又亲疏有别,要教化和改造人们的思想。
人性自大而又自私,要君父不独断不谋私是反人性的。而歪解诗书,是各家嘲笑儒家没学问的由头。
他们虽然还达不到先秦的学术水平,但毕竟有了一点点进步。可见儒家的修身,对于被强权压制的百姓可能会有效,但对官长们是全然无效的。
遇到用外文书写,有更强群体维护的西学,他们就无法简单通过文字抄袭而重新论证孔孟之道了。墨子、墨家要反击儒家能不非乐吗? 当然,人们不互相竞争,又没有公平社会。
然而贪腐也为孔孟所非,奈何?贪官:古者有圣人曰大舜。孔子等人没有学问(指不能理解,也不能贯通),一直被古之道术学子嘲笑。孔孟的出身在墨家看来并不可耻。所以白马非马之辩对古之道术学术发展非同小可,绝不是一清二楚的形式逻辑那么简单。
而儒家学派,都源自孔子。儒家的修身,其主旨之一就是以从幼年起的孝道,修成最终的忠君。
后世儒家独尊,包含了所有人,其中自然有有产者。而儒家孝道支持的君臣父子秩序,必然要求非天子不议礼。
亲疏有别的社会与官方的绝对权力是互相催进关系。墨家所说的义,是「世相与共是之」的社会共义。